首页汽车资讯北京:建TOCC三期,打造执法大脑出行云脑、300公里智慧道路北京:建TOCC三期,打造执法大脑出行云脑、300公里智慧道路

北京:建TOCC三期,打造执法大脑出行云脑、300公里智慧道路


日前,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》。规划提出到2035年,北京基本建成综合、绿色、安全、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,打造一流设施、一流技术、一流管理、一流服务,建设人民满意、保障有力的首善交通。

十三五智慧交通建设成果与十四五智慧交通发展目标

截至“十三五”期末,北京高速公路新增里程191公里,总里程达1173公里;区域路网持续完善,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公里,较“十二五”期末增加379公里。

在全国率先出台交通出行数据开放管理办法,深化大数据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,促进交通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;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,实现“出行即服务”,推出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(MaaS)平台,覆盖全市95%以上公交线路,实时信息匹配准确率超过97%,用户数累计达2400余万人。

推进延崇“智慧高速”建设,在国内率先开展高速公路封闭场景下的车路协同测试。开放全国首个4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,测试道路达200条700公里,共87辆自动驾驶车辆取得测试牌照,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,自动驾驶发展水平全国领先。

推动全市道路停车改革,全市施划7.6万个道路停车位,实现了“人工现金收费模式”向“电子收费模式”转变、“经营性收费”向“行政事业性收费”转变。实现330个停车场、2.8万个停车位错时共享。“十三五”期末全市停车位数量约424.7万个,其中配建停车位占总量的96.3%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,接入3家企业90万辆自行车动、静态数据。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治理,在中心城区和通州区施划自行车停放区1.5万个。

规划提出,十四五期间,要完善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、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智慧出行平台,构建数字化城市交通平行系统,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全方位感知,为设施规划建设、交通管理决策、运营调度组织和出行服务提供支撑保障。初步构建起综合、绿色、安全、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,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
规划围绕“国际连接高标准、区域协同高效率、服务首都高水平、行业发展高质量、综合治理高效能”等五个方面共设置22项规划指标,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,19项为预期性指标。

北京事故车交易网_事故车交易网站_北京车辆事故

主要任务

规划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以及36项细分任务,摘取了其中关于智慧交通的部分,其中第十一项任务为——科技赋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,摘录此章节并将其他章节中与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有关的内容汇总于此,与您一同学习:

任务十一

科技赋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该任务的总体要求是——支撑智慧城市建设,推动5G技术、北斗系统、遥感卫星技术与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,推动“标准统一、设施统建、数据统合”三个统筹,建设“智慧交通基础设施、智慧交通数据云脑、智慧交通应用场景”三大体系。推进车联网、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落地实施,在试点基础上,逐步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网联化改造,构建车路一体的新型交通设施,在保证安全前提下,稳妥有序扩大自动驾驶试点范围,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。实现全方位、全角度、全链条、全要素数字化转型,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,形成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,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。

1、推进交通新基建,夯实智慧交通基础

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,利用新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,提升交通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。构建交通行业“一套码”。按“城市码”编码标准,统一“人、车、路、设施”的交通编码体系,实现交通设施数字化管理一套台账,逐步实现交通行业“一码统管”。建设交通行业时空“一张图”。在全市时空“一张图”基础上,针对交通综合规划、精细治理、出行服务等特色需求,建立交通地上、地下时空基准网和时空一张图,实现与城市感知数据的统管共用和多源感知终端“一张图”。建立交通行业“一台账”。加强全市感知数据共享共用,重点推动交通视频感知智能分析能力建设,从道路感知、车辆感知、客流感知三个方面,实现路、车、人动态感知的全覆盖和互联互通,不断完善交通行业感知体系。打造交通行业“一张网”。充分运用全市1.4G宽带集群专网、100G带宽政务外网,以及4G/5G商业通信网,着力推进轨道交通EUHT-5G综合业务承载网建设,逐步打造有线无线、公专结合的高韧性强安全交通传输网。搭建交通行业“一朵云”。搭建北京市交通“1+N”行业云体系,包括1个交通政务云和N个交通企业云,实现政务云和企业云之间网络互联、资源共享。

2、建设智慧信息平台,打造“智慧交通大脑”

构建交通治理云脑。重构资源层、中台层、应用层三级智慧交通建设架构,实现系统建设统筹集约和统一智慧赋能,建设数字化共性支撑平台,提升交通数据、视频、地图、指挥调度基础能力,建设综合协同调度系统,升级自动预警、综合指挥调度能力,完善综合协同调度体系。进一步完善交通行业大数据平台,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建立交通数据专区,推动交通大数据共享开放应用。构建交管执法云脑。构建新一代智慧交通管理体系,推进建设警务云数据中心,完善“安全运维、标准规范”保障,搭建“网络通信、感知控制、数据平台”支撑,加速推进指挥调度、交通组织、政务服务、事故预防、执法办案等业务应用建设,实现交通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提质增效。构建出行服务云脑。完善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(MaaS)平台。依托大数据、5G等新技术,进一步提升MaaS平台一体化交通服务对引导绿色出行的贡献,重点实现停车诱导、接驳引导、聚合出行、绿色出行碳激励等应用场景。开展一体化出行的顶层设计,建立基于社会视角的评价机制,引领北京MaaS体系化发展,持续完善MaaS产业生态。完善以绿色出行方式为主的多方式衔接核心功能,提升全程出行体验。

3、推广智慧示范应用,促进行业转型升级

实施泛在智能的城市感知全覆盖工程,在交通治理领域实施一批“揭榜挂帅”示范应用,培育一批品牌化示范项目和领军企业,打造“智慧轨道”“智慧公交”“智慧道路”“智慧停车”示范工程。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轨道建设应用体系,构建高精度定位网、高精度时间同步网、高通量通信网和空间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。提升公交运行服务智能化、信息化水平,提高公交供需匹配效率,提升与轨道交通之间协同运营能力。打造智慧高速示范工程,探索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、车路协同示范应用,推进信号灯智能化改造升级,实现路网管理和服务智能化,到2025年,智慧道路总里程超过300公里。打造由数据平台、服务平台、聚合平台构成的停车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。

北京车辆事故_北京事故车交易网_事故车交易网站

北京车辆事故_北京事故车交易网_事故车交易网站

事故车交易网站_北京车辆事故_北京事故车交易网

北京事故车交易网_事故车交易网站_北京车辆事故

其他与信息化有关的内容

1、智慧赋能,提升停车服务管理

到2025年,市级停车资源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接入停车设施数据达到90%,公共停车场智慧化达标率100%。推广智慧停车服务。结合MaaS平台提供涵盖停车的一体化出行服务,促进智慧停车服务水平整体提升。向社会公开停车资源数据,支持企业开发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,实现信息查询、车位预约、车位共享、车位导航、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集成。引导鼓励停车服务企业依托信用信息提供收费优惠、通行后付费等便利服务。选取典型区域开展智慧停车服务试点示范。开展智慧停车监管。优化市级停车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功能,服务于市、区、街道(乡镇)三级管理应用。结合停车动静态数据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,提高设施利用率,动态调整管理策略,精准治理难点乱点。建立静态交通监测评价体系。构建静态交通监测评价体系,对停车现状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价,对道路停车秩序进行监测,识别违停高频路段,实现精准执法。

2、完善道路养护机制,提升路网服务品质

提升城市道路服务品质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推动养护管理智慧化,研究建立奖励性政策,强化绩效考核效果,完善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。研究“大修全寿命周期”养护模式,实施城市道路大修绿色养护示范工程。“十四五”时期保持每年道路大修不少于150万平方米。

3、构建安全控制体系,提升交通系统韧性

加强智能化监测预警,全面构建预防控制体系,强化前端安全指标分析及前端数据应用,做到安全关口前移。积极推行交通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。推进“两客一危”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建设,强化重点营运车辆动态智能监管,逐步实现事故及危险信息的多部门共享。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,加大安全运行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力度。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风险防控、隐患治理和应急响应体系,固化常态化经验做法,提升交通系统抵御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能力。

4、构建多层级客运交通枢纽体系

推广以乘客为中心的“出行即服务”理念。积极发展“旅客联程运输”“行李直挂”“徒手旅行”等服务。不断完善基于智能终端的“一站式”出行服务。不断完善“一卡通用”“手机支付”等方便乘客的支付方式。不断完善机场、火车站之间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,增强夜间旅客运输服务能力。

5、持续优化交通结构,从方式调控交通需求

引导道路停车位减量化发展,结合实际需求动态调整,为绿色出行提供更多的通行空间。依托MaaS平台,通过碳交易等市场化手段,完善面向绿色出行群体的碳普惠激励模式,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。研究完善新形势下绿色出行统计口径和指标测算方法。到2025年,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.5%,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%。

6、改善设施与服务,促进无障碍化出行

推动新技术应用,实现信息无障碍化。探索传统无障碍设施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,加快政府政务、公共服务、电子商务、电子导航等信息无障碍建设,打造无障碍智慧城市。围绕老年人出行服务场景,加强无障碍信息通用产品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,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“数字鸿沟”问题。完善站场、枢纽、车辆的通讯系统、语音导航和导盲系统建设,推广应用微信、微博、手机APP、便民热线预约服务等创新方式,为老年人、残障人士等提供多样化、便利化的无障碍信息服务。探索建立无障碍信息和交通出行信息的同步更新和维护协调机制。

7、推动网络化运营,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

提升公交网络化调度能力。推动三级调度向两级调度指挥体系转变,实施区域灵活调度,提高供需匹配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。研究打破车辆、停车场、线路、管理之间的界限,完成网络化运营总体设计,实现客流、车辆耦合并高效韧性运行。到2025年,地面公交干线准点率达85%,车辆平均满载率达65%。

8、持续优化交通结构,从方式调控交通需求

依托MaaS平台,通过碳交易等市场化手段,完善面向绿色出行群体的碳普惠激励模式,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。研究完善新形势下绿色出行统计口径和指标测算方法。到2025年,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.5%,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