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刘禹锡的诗 > 酬乐天咏老见示

酬乐天咏老见示

[唐代]:刘禹锡

人谁不顾老,老去有谁怜。

身瘦带频减,发稀冠自偏。

废书缘惜眼,多灸为随年。

经事还谙事,阅人如阅川。

细思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
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

励志 

酬乐天咏老见示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人谁不顾虑要衰老,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?

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,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。

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,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。

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,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。

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,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。

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,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。

注释

酬乐天:作诗酬答白居易。

顾:念,指考虑。

怜:怜惜,爱惜。

带:腰带。

频减:多次缩紧。

冠:帽子。

废书:丢下书本,指不看书。

灸(jiǔ):艾灸,在穴位燃艾灼之。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
随年: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,这里指延长寿命。

谙(ān):熟悉。

阅人如阅川: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。语出陆机《叹逝赋》:“阅水以成川,水滔滔而日度;世阅人而为世,人冉冉而行暮。”阅,经历。

幸:幸运,引申为优点。

下此: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。下,攻下,等于说“解决”、“领悟”。此,指“顾老”,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。

翛(xiāo)然:自由自在,心情畅快的样子。

桑榆:指桑、榆二星。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,天色便晚了,喻人至晚年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

霞:霞光,这里指晚霞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梁守中.《刘禹锡诗文选译》(修订版)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1:178

2、《刘禹锡诗文选注》编辑组.《刘禹锡诗文选注》(修订本).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82:282

3、高志忠.《刘禹锡诗词译释》.哈尔滨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2:250

酬乐天咏老见示创作背景

  唐文宗开成元年(836),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;此时,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。终于相聚在一起,彼此都十分高兴。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《咏老赠梦得》一诗中,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,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侯健.《养生箴言:历代名家养生诗欣赏》.北京: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,1994:222

酬乐天咏老见示鉴赏

 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,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“老”的看法颇有同感。一二句写“顾老”是人之常情,人们谁都顾虑衰老,老了就没有人怜惜。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“顾老”的原因,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:因为衰老,身体一天天消瘦,腰带要不断地紧缩,头发渐渐稀疏,帽子就自然要偏斜。书卷废置不看,是为了保护眼睛;经常用艾灸,是为了延年益寿。

  “经事还谙事……下此便翛然”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“老”的看法,是针对白居易的“伤老”而言。刘禹锡认为,老固然有老的短处,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。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,“身瘦带频减,发稀帽自偏。”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,“经历还谙事,阅人如阅川。”年岁大了,经历的事多了,了解的事理也多,看见过的人多了,阅历也就更加深广。仔细想起来,这也是一件幸事。所以诗人吟道:“下此便翛然。”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,只要正确对待,便可翛然自乐。

 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,意境优美。气势豪放,大有曹操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之概。诗人面对衰老,不消极,不悲观,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。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,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。

 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,转折自然,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。最后两句尤为精辟,实为警策之语,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。

刘禹锡简介

唐代·刘禹锡的简介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...〔 ► 刘禹锡的诗(654篇)

猜你喜欢

张德夫园亭八咏·橘渚

宋代王炎

小插藩篱护洲渚,当年手自种嘉树。

春风吹出玉珑璁,水面霏微喷香雾。

七夕

宋代刘跂

夜永风露下,庭空帘幕秋。杯盘延素魄,针缕动双眸。

天上秖今夕,人间宁少留。如何一水际,岁岁此相求。

答皇甫子循见寄

欧大任

双鱼消息五湖还,玄晏先生尚闭关。人候小车乘下泽,书成残草寄名山。

江南烟月参差际,淮浦风云澒洞间。尺素怀君三百里,竹林何日一追攀。

病起小斋即事

郭谏臣

不到名园久,春残花事稀。林香还入坐,草色欲沾衣。

乔木干青汉,层台落翠微。平生耽胜赏,日暮竟忘归。

拟游慈恩寺用涯翁韵

明代邵宝

春残才作探春行,古寺寻僧懒问名。近海景多频立马,对花情剧更闻莺。

镜湖敢乞君分赐,宝地偏教佛主盟。却忆江南如画里,万峰青接水边城。

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五

宋代汪元量

销金帐下忽天明,梦里无情亦有情。

何处乱山可埋骨,暂时相对坐调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