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张可久的诗 > 普天乐·湖上废圃

普天乐·湖上废圃

[元代]:张可久

古苔苍,题痕旧。

疏花照水,老叶沉沟。

蜂黄点绣屏,蝶粉沾罗袖。

困倚东风垂杨瘦,翠眉攒似带春愁。

寻村问酒,无人倚楼,有树维舟。

普天乐·湖上废圃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多年的苔藓已显得黝黑,往日题诗的痕迹还能辨别。

近岸有稀疏的野花临水,沟底沉铺着枯黄的树叶。

绣屏上残留着蜜蜂分泌的黄色液印,蝴蝶飞过,在屏画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。

垂杨伶仃,懒洋洋地随着东风倾侧,翠叶像愁眉攒聚,带着春恨千叠。

我寻找村庄买酒,无人在楼上倚立,只有空荡荡的小船在树桩上系结。

注释

蜂黄:蜜蜂分泌的黄色汁液。

维:系结。

普天乐·湖上废圃鉴赏

  小令在“废圃”的“废”字上做足文章。要表现出废园的光景,当然得让事实来说话。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,来列举出种种例子。这些例示并无一定的排列规则,隐示了“触目皆是”、“信手拈出”的含义。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,又时出变化,避免了獭祭的单调。

  起首两句,以断语的形式出现。一是地上的苔藓,厚厚地铺了一层,颜色已现苍黑;一是壁上的题诗,墨迹隐约可辨,显示了陈年的特征。苔上着一“古”字,而题作则重于其“痕”,一苍一旧,呈现着荒凉残败的气象。前者反映自然,后者关合人事,这一起笔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调。

  三、四两句是另一种写法,出现了动作的形象。花卉无人照料,自开自谢,所余者稀,故曰“疏花”;落叶本已枯凋,飘坠日久,用上一个“老”字,妥帖传神,几无他字可易。“照水”、“沉沟”虽含有动词,到头来却归于静止。这又在荒败的景象上增添了几分沉寂。

  “蜂黄”两句是互文见义,作者有意运用“蜂黄”和“蝶粉”的近义词,也可说是一句分作两句表达。“罗袖”在诗歌中多属女性的服饰,在该曲中显然是指绣屏上残存的仕女图像。“绣屏”是室内的布置,而蜂蝶竟纷纷登堂入室,“废圃”的残破不堪,就更不在话下了。

  七、八两句为垂杨写照,则用了拟人化的移情手法。前述种种都是作者的观察,虽是着意细绘,却未有直接表达情感的机会。而此两句则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,推近了作者的主体。这就是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所谓的“有我之境,以我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色彩”。这就为下文诗人的直接出场安排了过渡。

  结尾作者出了场,却已是在离开废圃之后。他甚而没有就此行发表进一步的感想,因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。他只是以“寻村问酒”的举动来坐实自己的感伤,而“湖上”竟也是一片无人的死寂。这一结笔更加重了废圃的悲剧气氛。值得一提的是,诗人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足与废圃前身引起联想的景物,如花叶蜂蝶、绣屏题痕、东风垂杨等。作者虽未言明它们变化衰残的成因,但作品感慨盛衰无常的主题,却在字里行间中表现了出来。

张可久简介

唐代·张可久的简介

张可久

张可久(约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)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张可久肖像(林晋生作)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)人,元朝重要散曲家,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

...〔 ► 张可久的诗(330篇)

猜你喜欢

题慈恩寺元遂上人院

唐代许棠

竹槛匝回廊,城中似外方。月云开作片,枝鸟立成行。
径接河源润,庭容塔影凉。天台频去说,谁占最高房。

山居遣兴

易蘩

嚣境何如静境栖,长吟人坐小窗西。地偏时有閒车马,客至犹能具黍鸡。

四面松疏蟾送影,半沟水浅燕衔泥。谁知领取幽居趣,合计诗坛细品题。

访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

宋代李之仪

十年采石寄漂蓬,广济虽名寺亦空。将为新来有消息,依前山不结蓬笼。

漫成答远

陈振家

幽栖林下客,今日意何如。读水光阴迅,吟山世事疏。

命穷翻妒鸟,气躁漫思鱼。预种凌霄竹,居然成散樗。

同崔太史张侍御饮周都阃亭子

明代何景明

公主山亭在,元戎小队回。碧沙沾细雨,白日映轻雷。

已并花边骏,难孤竹下杯。良宵可乘兴,归骑莫频催。

黄柑

宋代邵伯温

果山仙果秀天香,处处圆金树树黄。

书后欲题三百颗,满林犹待洞庭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