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牧的诗 > 送隐者一绝

送隐者一绝

[唐代]:杜牧

无媒径路草萧萧,自古云林远市朝。

公道世间唯白发,贵人头上不曾饶。

送隐者一绝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由于没有人引荐,你只好遁迹云林,远离争名逐利的市朝,结果门庭冷落,径路上杂草丛生。

世间最公道的事就是任何人到了老年都要生长白发,包括公伯王侯,谁也没有例外。

注释

无媒:没有引荐的人,比喻进身无路。

径路:小路。

萧萧:萧条、寂静,冷落凄清的样子。

云林:高入云中的山林,这里指隐者隐居之处。

市朝: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。

公道:公平,公正。

贵人:显贵的人。

送隐者一绝鉴赏

 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,称扬隐者的德行。“无媒”语出《韩诗外传》:“士不中道相见,女无媒而嫁者,君子不行也。”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,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、引见而无法用于世。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,隐者门可罗雀,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,一片萧索冷落。“草萧萧”暗用汉代张仲蔚事。据《高士传》载,张仲蔚“善属文,好诗赋,闭门养性,不治荣名”。透过萧萧荒草,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。“云林”,高入云中的山林,这里指隐者隐之处。市朝,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。自古以来,隐者乐于洁身自好,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,“退不丘壑,进不市朝,怡然自守,荣辱不及”(《周书·薛端传》)。清心寡欲,恬淡自适,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,流溢出钦羡、称颂之情。

 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,生发健拔高昂的议论。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,白发与忧愁有着不解之缘。隐者“无媒”,因而怀才不遇。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,难以驱逐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。他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,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,呼吁世间公道。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,他与隐者灵犀相通,命运与共,对人世、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。他以为,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,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,决不饶过。不受财富摆布,不向权贵拜倒,不阿谀,不恂私,一切都公平合理,这就是人间的公道。诗中“唯”字,包含言外之意:除了白发,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。社会不公正,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。这是理性的批判,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有力鞭苔。

  全诗随情感的流动、意绪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节奏和语势:前两句如静静溪流平和舒缓,后两句如滔滔江潮激荡喷涌。批斥的锋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会制度,议论警动,憎爱分明,痛快淋漓而又不乏机趣幽默。

杜牧简介

唐代·杜牧的简介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...〔 ► 杜牧的诗(438篇)

猜你喜欢

尘外楼燕集得微字

明代陈履

高楼一上思依依,笑倚琼枝愿不违。悬榻可堪怜寂寞,开尊偏喜对芳菲。

风生睥睨烟光淡,雨过阶除暑气微。为问登临能赋者,座中谁似谢玄晖。

七夕

宋代刘跂

夜永风露下,庭空帘幕秋。杯盘延素魄,针缕动双眸。

天上秖今夕,人间宁少留。如何一水际,岁岁此相求。

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其一

唐代张柬之

柳台临新堰,楼堞相重复。窈窕凤皇姝,倾城复倾国。

虑狱江州晚出浔阳门

宋代陈舜俞

浅深秋色看红叶,高下人烟入翠微。

过岭已怜云满{革登},穿林宁恨露沾衣。

大雷小雷

史鉴

双螺浸湖水,万古镇龙宫。小大名形异,东西奠位同。

尝闻出光怪,于此验凶丰。欲往叹无翼,凭谁学御风。

戏赠乐天、复言(此后三篇同韵)

唐代元稹

乐事难逢岁易徂,白头光景莫令孤。弄涛船更曾观否,
望市楼还有会无。眼力少将寻案牍,心情且强掷枭卢。
孙园虎寺随宜看,不必遥遥羡镜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