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弃的成语

有关弃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弃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弃:鄙弃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偶语弃市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弃市。”
黄钟毁弃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卜居》:“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,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弃重取轻弃:抛开。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
弃子逐妻弃:抛弃;逐:驱赶。抛弃子女赶走妻子。形容百姓生活困苦,妻离子散。唐·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上恩虽宏,下困犹甚,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。”
弃甲曳兵弃:丢弃;甲: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;曳:拖着;兵:兵器。丢弃铠甲;拖着兵器。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绝仁弃义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始乱终弃乱:淫乱,玩弄。先乱搞,后遗弃。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。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。”
弃暗投明弃:背弃;暗:黑暗;明:光明。抛弃反动的一面;投向光明的一面。形容断绝旧的一切;投向新的、有光明的前程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公何不弃暗投明,共成大业?”
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’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。”
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。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
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黄钟:大钟;瓦缶:瓦锅。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,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。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鼠辈鸱张其若是哉!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。蠢兹幺幺,毒害乃尔。”
弃俗出家弃:放弃;俗:尘俗。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
弃恶从德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。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。
弃本逐末弃:舍弃;逐:追求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。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《汉书 食货志》:“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”
二卵弃干城卵:鸡蛋;干城:捍卫者。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《孔丛子 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
弃逆归顺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。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自然相率弃逆归顺。”
折券弃债券:泛指票据、凭证。指销毁债券,不再索偿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岁竟,比两家常折券弃债。”
迎新弃旧谓离开旧夫,再嫁新君。
前功皆弃功:功绩。皆:全部。弃:丢掉。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。亦作“前功尽弃”、“前功尽灭”。
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。比喻毫不可惜。明 赵弼《三贤传》:“子食汉禄三世,而一旦弃之敝屣。”
弃甲倒戈丢弃铠甲,放下兵器。表示战败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若是这个月破不的,只可依张子布之言,弃甲倒戈,北面而降之耳。”
弃如敝屣敝:破烂的。屣:鞋。像扔破鞋一样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。亦作“弃若敝屣”、“去如敝屣”、“如弃敝屣”。林语堂《谈中西文化》:“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,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。”
弃邪归正指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清 钮琇《觚剩 舒氏义烈》:“今公已弃邪归正,承袭王封。”
敝帷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。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仲尼之畜狗死,使子贡埋之,曰:‘吾闻之也,敝帷不弃,为埋马也;敝盖不弃,为埋狗也。’”
弃甲负弩丢弃铠甲,背起弓弩。形容战败。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,不能拔也,弃甲负弩,战竦而却,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。”
弃旧图新图:图谋、追求。抛弃旧的、不好的东西;追求新的、正确的东西。唐 韩愈《昌黎集 上宰相书》第16卷:“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,求老农老圃而为师。”
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。表示投降。彭芬《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》:“仍先广行谕告,使众周知:但能弃甲投戈,决不究其既往。”
弃文就武放弃文业,改从武事。元 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一折:“吾闻诗礼传家,此子弃文就武,亦各言其志也,曾读《武经七书》么?”
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、成绩完全丢失;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今又将兵出塞,过两周,倍韩,攻梁,一举不得,前功尽弃。”
弃瑕忘过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。《南史·虞寄传》:“且圣朝弃瑕忘过,宽厚待人,改过自新,咸加叙擢。”
背信弃义背:违背。信:信用;弃:丢弃;义:道义。不讲信用。不讲道义也作“弃信忘义”。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见弃于人见:被。弃:遗弃,抛弃。被别人抛弃。萧逸《龙吟曲》第九章:“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,见弃于人,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!”
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 未通》:“反以身劳民,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。”
抛戈弃甲丢掉武器,扔掉铠甲。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。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部下听得,一齐抛戈弃甲跪倒。”
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鲁迅《书信集·致章廷谦》:“这一种杂志,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也。”
弃瑕录用原谅过去的过失,重新录用。三国 吴 陆瑁《与暨艳书》:“加今王业始建,将一大统,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。”
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指抛弃觉得可惜,但吃起来没有味道。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。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,一点也不可惜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屣也。”
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。明·何景明《七述》:“乃有弃情遗世,餐气服道,忽迢遥以轻举,望玉京而径造。”
怜新弃旧怜:爱怜;弃:舍,抛。爱怜新的,抛掉旧的。多指喜爱新欢,冷落旧宠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八回:“妇人道:‘你还哄我?你若不是怜新弃旧,再不外边另有别人。”
弃旧怜新怜:爱。多指男子抛弃旧宠,爱上新欢。元·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他心儿里悔,悔。你做的个弃旧怜新,他则是见咱有意,使这般巧谋奸计。”
弃末反本亦作“弃末返本”。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。东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抑工商之淫业,兴农桑之盛务,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,背伪而归真。”
割须弃袍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故旧不弃故旧:旧交,旧部下;弃:抛弃。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、老部下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彼弃我取别人摒弃的我拿来。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。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任安》:“性以洁白为治,情以得志为乐,性治情得,体道而不忧,彼弃我取,与时而无争。”
不弃草昧草昧:原始,未开化。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。用作谦词。《周易·屯》:“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宁。”
弃之如敝屐敝:破;屣:鞋。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屣)也。”
绝圣弃智圣、智:智慧,聪明。弃绝聪明才智,返归天真纯朴。这是古代老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。先秦 孔子《老子》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”
抛妻弃孩抛:丢弃。丢弃妻子儿女。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逃难》:“望烟尘一派,抛妻弃孩,团圆难再。”
抛妻弃子抛:丢弃。丢弃妻子儿女。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人生最苦为行商,抛妻弃子离家乡。”
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,忘记自身的存在。三国·魏·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诗》:“琴诗自乐,远游可珍。含道独往,弃智遗身。寂乎无累,何求于人?”
弃若敝屣亦作“弃之敝屣”。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,比喻毫不可惜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屣)也。”
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噬指弃薪噬指:咬手指。指母子眷念的感情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磐传》:“顺少孤,养母,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顺不还,乃噬其指,顺即心动,弃薪驰归,跪问其故。”
弃邪从正谓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有能弃邪从正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丢盔弃甲盔: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;甲: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。为了逃命;把盔和甲都丢掉了。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。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”
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