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出茅庐 |
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梦幻泡影 |
佛教用语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、幻术、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。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。 |
有胆有识 |
既有胆量又有见识。 |
穷乡僻壤 |
指荒远偏僻的地方。 |
劳民伤财 |
劳民:使人民劳累;伤:耗费。既让人民劳累受苦;又耗费了资财。指滥用人力物力;造成浪费。 |
人心归向 |
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|
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 |
仁义道德 |
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 |
目不转睛 |
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春山如笑 |
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到此为止 |
以这里为界限。 |
酒后茶余 |
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|
骨肉之亲 |
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 |
抱恨黄泉 |
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
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兴高采烈 |
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 |
扭直作曲 |
比喻是非颠倒。 |
春去冬来 |
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稳如泰山 |
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形影相随 |
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
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祝哽祝噎 |
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
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半新不旧 |
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旧。 |
转弯磨角 |
见“转弯抹角”。 |
乱作一团 |
混杂在一起,形容极为混乱。 |
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 |
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 |
落荒而逃 |
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 |